解密:木马设计的品牌孵化之路

BDDWATCH直播回顾

创新观点

BBDWATCH 直播回顾

解密:木马设计的品牌孵化之路

从BDDWATCH中的研究案例可以看到,在中国设计活跃度极高的城市如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众多设计公司正经历着转型与变革。这些优秀的设计公司正逐步转型为品牌孵化平台。成功孵化一个品牌,不仅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围绕品牌构建了一系列供应链资源。这些资源将极大地促进母公司组建更多团队,进一步孵化新品牌。最终,这一过程将形成一个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有望发展成为一个小型的小米生态链。所以我们邀请了一直在折腾和研究新模式的木马设计创始人丁伟老师,他将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孵化品牌过程中的失败、成功的经验和反思,同时还带来新孵化的品牌小美生活的创始人马亮,一起与大家探讨关于设计机构孵化品牌的问题与挑战。

嘉宾介绍:

丁伟老师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设计的进化》、《设计管理》、《文创设计新观》、《放大的设计》、《木马工业设计实践》、《360设计观》、《思与悟》等。2017年到2021年担任华东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我个人的职业经历应该是从设计服务、社会创新,再到设计教育和设计驱动型城市。

马亮作为一名20年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在公司内部一直被标榜为最懂技术的设计师。2013年马亮加入木马设计之前,在深圳从事手机行业,但随着小米手机的上市,当时80%的深圳山寨手机所剩无几,许多设计公司面临业务枯竭的困境。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有幸结识了丁伟老师,一起创办了深圳木马设计,到今年刚好第十年。2019年,马亮再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设计公司的工作不仅辛苦,而且人均产值往往只有20万元,甚至更低。这时他参加了深圳工业设计协会举办的设计商学院,作为第三届学员,对童慧明老师提出的"设计驱动型企业"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到2021年,马亮与丁伟老师以及投资人共同创立了小美生活品牌。在过去的三年中,小美生活一直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进,今年也成功打造了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从“设计服务产业”到“设计驱动产业” 

丁伟:在2002年,木马设计公司成立之初,整个设计行业尚未得到系统性的推动,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界对设计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限。许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巨大挑战,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而少数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往往只能选择成为大学教师。在那个时代,我们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理想主义精神,致力于通过设计的力量为产业赋能和服务,希望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从早期的"设计服务产业"到现代的"设计驱动产业",我们见证了设计理念的巨大转变。设计师的角色也从单纯的创新参与者,转变为整合各种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设计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产业领域,更扩展到了城市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上海举办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设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我一直在倡导设计师需要具备"大设计观",并在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木马设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0个设计中心,服务了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获得了380多个设计奖项,并成功推动了2000多个产品的上市。我们的客户群体从小型民营企业到创业型企业,再到世界500强企业,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产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从手机、家电到智能硬件,再到今天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如我在书中所写:"设计就像一面镜子,以微小的视角映射出时代的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我总结了"形式-形象-需求-生态"的设计迭代路径方法论。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从形式到形象的转变,优秀的形象可以更好地推动品牌的成功,进而激发市场需求和生活场景的创新。然而,我认为这还不够。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设计生态系统,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设计理念、品牌建设、产品设计、空间布局和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以建立起商业系统的综合竞争力。

  木马的协同创新系统  

丁伟:十年前,我着手构建了木马设计公司的协同创新系统,将其精心设计为六个核心板块,旨在全面推动设计创新与产业发展。

  1. 设计服务系统:为了更好地服务各地客户,我们在全国多地设立了设计基地。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出版了多本书籍,每一本书都记录了我在不同阶段的设计思考和理念。

  2. 产品孵化:希望通过产品孵化的探索,进一步思考设计驱动。

  3. 网络平台:我们打造了51design平台,旨在汇聚更多设计人才和资源,形成一个强大的设计社区,共同推动设计创新。

  4. 漫生快活:在文创领域,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希望通过设计的力量激发文化创新和生活美学。

  5. 设计立县:推动社会性设计和政府、企业和产业,共同建立起一个区域的设计创新中心,通过设计创新中心更好的赋能当地的文化产业和公共服务。

  6. 木马学院:作为教育者,我不仅在大学、研究生和博士教育中传授知识,更注重协同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完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最近三年,我还担任总主编,出版了一套设计教材,试图重新构建设计教育的知识体系。

以上六个板块就是在六个维度来探索设计和城市产业的各种可能性,确实是巨大的工作量,这些经历也就是过去20年实践的基本图谱。在与众多知名品牌的合作历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洞见。如今许多位列世界500强的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仅重视技术创新,还兼顾商业模式和社会责任的整合。以飞利浦为例,我们曾为其设计研发了一系列阅读灯产品,这些产品不仅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还特别针对非洲地区的特定需求进行了优化。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许多互联网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更注重生态系统的构建。他们不仅仅关注单一产品的功能,还综合考虑产品与网络、硬件、软件和交互体验等多个方面,以实现整体的用户体验优化。这种全方位的设计思维,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思考。此外,一些传统的外向型制造业企业也开始积极转型:通过创立自己的品牌,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特别注重效率、品质和市场敏锐度,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这些客户既是我们的学习对象,也是我们创业的来源。

  四链融合,七步创新  

丁伟:在过去五年中,基于对设计实践的深入探索和反思,我重新梳理并整合了一套设计方法论,即"四链融合,七步创新"。四链融合:我们认识到,单一的设计维度已难以满足企业面临的系统性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四个关键的设计板块——产品链、交互链、服务链和品牌链。在这一框架下,服务设计发挥着引领作用,贯穿产品、交互、品牌和空间等各个环节,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网络化的设计体系。七步创新:要做好一个产品,我认为以下七个步骤至关重要:

  1. 洞察:优秀的设计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深入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因素,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通过洞察,我们可以发现创新的机会点。

  2. 定义:寻找框架下的自由。如何在洞察形成洞见的基础上,来定义产品的边界,边界包括定价功能、用户族群、技术路线等若干问题。

  3. 发现:在技术上找到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

  4. 设计:指狭义上的设计,包括材料工艺、结构形式和商业模式等。

  5. 转化:工程转化,把设计开放式的语言经过限定转化成参数化语言。

  6. 整合:作为设计师要具备整合供应链的能力。

  7. 传播: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传播方式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设计的传播也是设计师全流程设计中的一部分。

"四链融合,七步创新"为我们构建了一套全新的设计图谱。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多达100多个,这无疑增加了设计师作为全流程设计官的挑战。要成功驱动一个品牌,必须树立"大设计"的理念,建立起系统化的设计观,这对于设计师来说尤为重要。

   木马旗下的四个设计驱动型品牌  

一、咕噜派

丁伟:“咕噜派”是我们与浙江省平湖市最大的箱包制造企业——“银座”联合孵化的品牌,聚焦在宠物出行这个垂直赛道。除了具体的产品,我们也为其打造了IP,通过联合设计中心来赋能银座工厂。我们不仅参与了全新的工厂设计,还负责了许多面向B端(企业客户)的设计开发工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银座工厂的发展,还助力于打造联合品牌,从而在多个层面实现成功。我们通过创新设计驱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依托木马设计公司在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和银座在制造领域的卓越能力,我们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紧密的协作。这种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咕噜派品牌构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尤其在疫情期间,宠物经济发展迅速,我们锁定在宠物出行赛道,结合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按照设计驱动的基本原理,打造完整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和沉浸式的出行体验。我们希望这个品牌是有温度的,让世界充满有温度的陪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特别注重色彩设计的应用,通过丰富的色彩搭配和创意,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和购买欲望。我们希望咕噜派不仅是设计和制造,也希望它最终会形成一个IP,所以我们构建IP故事、IP形象、IP场景和IP系统,最终把产品IP和品牌形成关联。联合设计中心不仅服务于咕噜派,也为工厂提供很好的服务。将产品设计和系统设计中的思考植入到建筑设计中,提出了六度空间——物理空间、心理空间、文化空间、第三空间、流动空间和融合空间,无论从物理逻辑还是形象和体验,都非常接近世界500强的厂房。

二、汉匠坊

丁伟:与洋河地方政府的合作,希望通过设计的力量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产业优势融合于品牌之中,以此推动地域性品牌的全面发展。我们认识到,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高科技产业,但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产业特色。因此,专注于将这些特色产业转化为具有系统竞争力的品牌,这是汉匠坊战略思考的核心内容。基于地域文化与产业的品牌探索,汉匠坊的名字源自宿迁洋河酒产业的绵柔文化和诸子百家文化。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品牌理念,我们将其解构并发展为三个子品牌:【小说家】主打年轻化品牌,与年轻用户建立起沟通。【纵横家】相对高端的品牌,有着纵横捭阖,驰骋沙场的文化寓意。【儒家】把儒家文化更好的植入到品牌中,在汉服等儒家文化的意象中汲取文化基因,希望品牌基因可以和瓶型更好的关联,给人传递儒雅之感。除了塑造"汉匠坊"品牌及其产品外,我们还特别重视酒厂区域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我们将工业旅游与三产融合的理念融入项目之中,在超过100亩的酒厂区域内,建立了一个酒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配备了交互体验设施,来加深用户对酒类历史及品牌传承的认识和理解。

三、漫生快活

丁伟:"漫生快活"是于2010年前后孵化的品牌,初衷是将设计美学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旨在创造茶瓷、丝竹等传统工艺品。随着品牌发展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仅仅销售产品本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生活场景。因此,我们在上海M50创意园区打造了一个以实物设计为核心的空间,该空间迅速成为年轻一代的热门打卡地点。这实际上是设计驱动下的场景和体验的创新实践。在设计驱动的生活消费场景营造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设计的力量来构建一个优秀的场域。由于我们的场地拥有90年的历史,对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修复,我们采用了文献式修复的学术路径,将新旧元素并置,使时间在空间上的投射赋予了场所更丰富的层次和温暖的气息。我们期望这个作品能够为人们带来连续的惊喜,让人们感受到四季的更迭与变化,提供一种意料之外的、高价值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四、小美生活

丁伟:小美生活扎根于中国智能硬件之都——深圳,在新需求、新技术与新场景的交汇处持续创新。

马亮:小美生活致力于创建一个融合技术、温情、情感和品质的美容个护品牌。我们基于现代消费价值观的排序,结合项目自身的背景和优势,选择了美容个护赛道。在产品开发策略上,我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第一,蓝海市场里找信息差。在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中寻找信息差异。这首先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判断力,以确定某个机会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然后,我们将利用设计公司在快速反应方面的优势,通过与竞争对手形成速度上的差异。在产品功能、用户体验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保产品能够迅速上市、保持稳定的品质和可控的成本。第二,红海市场里找痛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识别并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在美容个护领域,许多产品存在诸如过重、不透气、不便携带等问题。我们将依据结构设计和硬件布局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些痛点。随后,通过统一的设计语言和持续优化的供应链管理,实现用户体验、产品外观和品质的显著提升。在开展每一项工作时,我始终追求"借势"的策略。对于设计师而言,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小美生活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 1.0阶段 - ODM(原始设计制造):在这一阶段,我们专注于利用自身的设计优势,为客户提供原始设计制造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和制造能力。

  • 2.0阶段 - 国内XIOMEI品牌运营与品牌授权:随着品牌逐渐成熟,我们开始在国内市场上运营XIOMEI品牌,并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

  • 3.0阶段 - 国内XIOMEI品牌自运营与品牌授权+海外XIOMEI自运营+ODM:在第三阶段,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自主运营能力,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深化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还拓展到海外市场,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同时,我们继续提供ODM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消费级和医疗级的美容设备有何区别? 

马亮:家用美容仪器的设计和开发通常借鉴了医用设备的核心技术,但在应用到家庭环境中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包括减小设备体积、降低功率输出,并提高使用安全性,以适应家庭用户的需求和环境。
例如,家用脱毛仪和射频美容仪等产品,就是将原本用于专业医疗环境的设备进行了家用化改造。这些家用设备不仅具有更紧凑的设计,使用起来更加便捷,而且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提供了更低的功率水平,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与医用设备相比,家用美容仪在节省用户时间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成本,使得美容护理更加经济实惠。

俪郦:用户在使用家用美容仪时,并不期待其效果能立即与医用美容仪相等同,考虑到两者在成本上的差异。医用美容仪虽然效果显著,但往往需要用户在治疗后进行额外的皮肤护理和修复。而家用美容仪则更注重日常的持续使用,逐步提升皮肤状态,实现温和而稳定的效果改善。

童慧明:医疗级别的设备往往都是技术刚出现的时候,作为专业场景中的专业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只要有需求最终都会走向消费化,产品的体量变小进入家庭场景,这是一个必然的大方向。

几十年前的报话机是专业的通信设备,普通消费者难以接触。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现在的手机已经轻巧到一两百克,并且功能强大,完全取代了过去的报话机。

我认为将来医疗设备的消费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具有良好疗效的设备都会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场景中。

  小美生活的设计语言  

马亮:拿最近上市的这个美容面罩举例,在造型设计方面,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尽可能减轻产品的重量。为此,我们采用了镂空设计,使得产品重量达到了99克,成为全球最轻的同类产品。实际上,我们的产品重量已经进一步降低至93克。作为第一代产品,我们的设计主要基于技术和理性考量。对于未来的第二代产品,我们计划融入更多女性化元素,以激发用户主动分享和主动炫耀的动念。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小美中国行”活动,该活动将在全国30个城市的代表性景点。我们将邀请模特佩戴我们的美容面罩进行走秀,较低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宣传效果。

  设计师创业失败的经历  

马亮:在首次创业时,我投资了30万元开发一款脱毛仪。然而,该项目最终遭遇了严重的亏损。尽管产品在外观设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最大的失败原因在于产品功率不足,技术未能实现突破,导致脱毛效果未能达到预期,进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于,当时的模具成本也未能收回。通过反思这次创业经历深刻认识到,作为设计师,不能仅仅关注产品造型和外观的美观,而应更全面地从技术角度出发,深入洞察并解决用户的痛点,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这是确保产品成功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所在。

  小美生活为什么第一款产品先选择了美容面罩? 

马亮: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我们接到了客户委托设计美容面罩的项目。我们认为,通过技术革新,能够解决市场上现有美容面罩存在的一些痛点,如重量过大、透气性差、不防水以及光照不均匀等。我们给客户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客户认为市场上没人做过,实现难度和风险都太大,就放弃采纳。但是我们团队评估这个创新很有市场前景,就决定把产品做出来。小美生活的产品开发策略,主要是依托突破性技术来解决竞争激烈市场中产品的痛点问题,以此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我们即将推出的一款新产品——直发梳,通过结构创新和电路优化,结合新材料和新硬件的应用,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升温。该产品的温度模块能在短短30秒内达到200°,而市场上现有的同类产品通常需要3至4分钟才能达到相同温度。此外,现有产品的续航能力通常只够用户一次性使用,相比之下,我们的直发梳在用户体验上实现了显著的提升。为了确保小美生活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我们还注重利用速度优势来抢占市场先机。我们即将上市的另一款产品,正是基于深入挖掘市场中积极的用户反馈,通过我们自身的快速响应能力,在竞品上市之前,利用市场信息差异来获得先发优势。

  什么样的设计师适合创业? 

丁伟:

  1. 热爱:谈到技术产品时,眼里是放着光的,能够全心投入并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2. 学习能力:设计师在涉足商业领域时,有时会忽视一些基本原则,例如脱毛仪的基本功能是脱毛。功能是产品设计的首要考量,其次才是形式和文化。每个成功的品牌都有其内在逻辑,如戴森在成熟市场中通过技术创新颠覆了传统认知;埃隆·马斯克运用第一性原理进行创新。设计师在创业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实践,也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理念。只要脚踏实地,也是可以成功的。

  3. 驾驭能力:如果创业者选择的领域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能力,商业上很可能会失败;反之,如果所选领域远低于自己的能力,又可能感到不满足。因此,选择一个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可掌控且能适度利用杠杆的赛道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化的补链方法来构建掌控能力。将创业过程分解为多个环节,包括痛点挖掘、产品定义、设计、工程、供应链、营销传播、资本运作等,明确每个阶段所需的知识和资源。然后对每个环节进行评估打分,对于得分较低的环节,可以通过引入合作伙伴等方式进行补充,以实现全链条的高效运作。

马亮:从设计师亲历者的角度,我认为创业者应具备以下能力:

  1. 与事打交道的能力:涉及到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财务管理的能力。

  2. 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涵盖领导力的展现、有效沟通的技巧、营销管理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

  3. 与自己打交道的能力:在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挑战时,需要具备不屈不挠的毅力,同时在个人层面上保持自我关怀,避免自我放弃;在事业发展顺利时,仍需保持初心,对自身及团队成员给予关怀和尊重。

  4. 决策能力: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其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

童慧明:在职业生涯的初期,设计师往往专注于执行层面的任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设计师的角色将逐渐转变,开始关注团队整体的运作。此时,如何有效管理团队、制定明智的决策以及对未来发展进行准确预判,成为领导力构建的核心要素。

  创办小美生活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和困惑? 

马亮: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各有差异。在创业初期,主要的焦点应集中在产品开发上,而非过度投入于销售和财务等商业运营方面。此时,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打造一款优质的产品。随后,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将产品从原型阶段推向大规模生产。在创立小美生活品牌之前,我已经开始了前瞻性的布局,始终保持着走一步看两三步的策略。至今,我经历了数百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许多失败的项目往往是因为缺乏对未来路径的洞察,从设计到销售的过程中,随着进程的深入,潜在的损失也会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可能会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选择放弃。然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坚韧不拔,持续进行创新和尝试。

童慧明:硬件创业公司一定是先有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公司应已对品牌体系和生态系统架构有了清晰的规划。最终,公司以自主品牌身份进入市场,并以此获得成功。

俪郦:品牌和产品的构建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从内部来看,公司需明确自身要塑造的品牌类型、品牌价值观以及使命和愿景。而从外部视角出发,产品是品牌建立的基石,只有持续推出同等水准的产品,品牌才能得以建立和发展。

童慧明:在当前的讨论中,虽然更多地聚焦于设计师的角色,但在木马公司的业务架构和品牌探索过程中,丁伟实际上扮演了“架构者”的角色。企业内部的生态系统,包括多个子品牌和业务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都需要由领导者来精心设计和架构。

  作为小设计公司怎么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 

马亮:这其实也是我两三年前面临的困境,因为一直在研发产品我们其实在木马算是业绩比较差的。但如果始终停留在舒适区内,企业的发展潜力将会受到限制。只有勇于跳出舒适区,才能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在创业过程中,保持一定的主导权至关重要。在与外部企业的合作中,我们发现即便我们的设计方案被采纳,由于某些原因,最终的收益往往会有所偏差。这种情况使得成功的几率大大降低。因此,保持对创业项目的控制权,确保收益的稳定和可预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丁伟:设计公司发展有这样三个路径:

  1. 聚焦垂直赛道:致力于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尽管团队规模可能不大,但在特定细分领域深耕细作,通过缩小作用范围来集中力量,在关键点上实现突破,构建知识以超越现有认知。

  2. 作为大系统的一环:在社会创新中,三大关键要素包括——构建场域、构建链接、构建共同愿景。木马设计的不同团队正在进行各自的实验。例如,深圳木马专注于自主品牌的创新;杭州木马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院士平台,致力于美学的轻量化以及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并建立联合设计中心作为科技平台的一部分,通过材料驱动、技术驱动和设计驱动,显著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活力和效能。

  3. 资源和知识的复用:创业最好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或平台系统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知识,为创业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童慧明:小设计公司如何平衡是靠收设计费解决生存问题还是发展做自己的产品?设计公司通常拥有一个专业团队,在与客户的互动中,可能会逐渐遇到有意愿进行深度合作的客户,从而获得共同打造品牌的机遇。
开发产品和创建品牌是一个需要机遇的过程,并非仅凭一时的冲动。设计师应持有创造产品和品牌的愿景,但若当前条件尚未成熟,就需要耐心等待并积极寻找合适的机会。

  设计驱动型品牌的路线图  

马亮:小美生活的发展策略遵循了明确的阶段性路径。最初,公司通过内部孵化产品并执行原始设计制造(ODM)服务,积累了初步的资本。随着资本的逐步积累,公司进一步投资建立自己的生产工厂。在此基础上,小美生活开始专注于品牌建设并进行品牌运营。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强调设计的重要性,确保设计在各个环节中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主导性。同时,公司注重对风险的控制,确保资金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企业能够稳健地推进每一个发展阶段。通过这种有序的发展模式,小美生活逐步构建起一个从产品设计到品牌运营的完整产业链。

丁伟:木马创办了很多年,我本人对商业运作并非特别敏感,我的最初思考集中在探索设计作为驱动力的多种可能性,无论是推动其他企业的发展,还是孵化自己的品牌,亦或是激发特定场域甚至城市的活力。在我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我持续在构建这样一个设计驱动的网络体系。我并未将商业成功作为定义工作的角度,而是期望利用这个平台进一步打造原创品牌,向社会持续传递和释放能量。

文章转载:BDDWATCH 设计驱动型品牌观察

文字整理 / 编辑:李迎

审稿策划: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