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案例
设计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设计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和特点 随着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商业模式的更新和数字技术的驱动, 工业设计已不再单一服务于制造业,其新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 不断地向自身的产业化发展,以设计为特色、以设计为竞争力、以设计为创新力、以设计为驱动力的企业不断涌现。工业设计产业升级的深层次本质是创新要素的重新配置。数字技术的开发和普及,生产资料通过互联网的公共分配,使设计师和设计服务机构能够不依赖制造业而获得资金、生产、销售、技术等资源,创意和集成能力得以直接转化为面向市场的创业项目,形成全新的D2U(Designer to User) 的商业模式,改变了以制造企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链模式,设计服务 机构和设计师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二)设计产业化发展的地域分布情况 图8反映出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为设计产业化发展的三大聚 集地,其中广东省深圳市的设计产业化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全国依次为深圳市19个,北京市16个,上海市12个,广州市10个。 设计产业化发展率先在一线城市兴起,与一线城市的综合实力 密不可分。深圳市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和示范区;北京市 为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为直辖市,以优渥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市为广东省省 会,以珠三角位置的优势承接了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产业转移。这些城 市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实力、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是全国综合实力位于前列的城市,由此诞生了众多设计产业化案例。


(三)设计产业化发展案例数量变化趋势 在上述设计产业化案例中,1980-2000年创立的仅有5个,2001- 2010年增加了8个,2011-2020年设计产业化案例数量剧增,增加了54 个,是2011年前30年总和的将近5倍。设计产业化案例数量的增长趋 势和设计公司数量的增长趋势大致相同,都在2010年后出现了大幅 度增加,可以说2010年是中国设计产业以及设计产业化案例的重大 拐点。且这些设计产业化案例大多是创业型公司,尤其在2015年来大幅涌现。


 (四)设计产业化发展中设计师的作用 从设计师在设计产业化过程的角色来看,在上述67个案例中,设计师占据品牌的核心领导地位、品牌创始人为设计师的约占比73%; 创始人非设计师的占比约27%,在此部分中,虽创始人非设计师本人,但品牌高管中有首席设计师或VP设计副总裁,整个品牌对设计也非常重视。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创始人本身就是设计师或高层主管中设计 师的比例非常高,设计师作为整个品牌和企业发展领袖的案例越来 越多。因此设计产业化需拥有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汇聚最具创意的 设计精英人才,设计师作为顶层战略的驱动者,对整个品牌和企业发 展的商业模式、品牌调性、产品定位以及品牌发展方向等各个方面都 发挥主导作用,对品牌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有巨大的影响力。


(五)设计产业化涉及的领域分析设计产业化案例所属领域分布相对广泛,其中智能产品、泛家居类产品以及日常用品相对较多,分别占比约27%、19%以及9%,另 外文创用品约占比7%,汽车制造、设计服务和医疗美容产品约占比 6%,儿童产品、食品与包装约占比5%,教育产品约占比4%。这些领 域大多集中于高设计、高品质、高投入、高收益、高价值的领域,尤其 以高设计为核心,以高品质和高价值为最终目的,以用户体验为最高目标,创造优良设计产品与服务,提升用户生活质量,实现商业价值 最大化。


中国的设计产业化发展已驶上快车道,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为中国的产业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也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 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并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