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案例
空间设计中灰空间的表现形式

灰空间”是介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之间,如室内与室外之间,开敞与封闭之间。由于“灰空间”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暧昧性,从而延伸出含蓄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多用于处理环境与空间的过渡、延伸等。本文以“灰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室内空间设计角度出发,阐述“灰空间”的释义以及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探讨了“灰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日本现代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立足日本传统首次提了“灰空间”的建筑理论:“中间领域非常重要,因为它容许二元论的两个对立要素按照公共的规则而达到相互协调,我称此为暂时的协调。中间领域不是作为一种确定的东西而存在,它是非常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中间领域的存在使得有可能将对立物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共生。”这个“中间领域”可以在建筑的内与外,介于室内外之间,既不孤立内外,也不制裂内外,它是连接的空间、过渡的空间,它使建筑的内外产生连续性或过渡性。我们也可以在深入思考各功能确立围合感知的界定范围之内与非被界定明确的功能区域之间,即开敞与封闭之间,建立起来的消解各功能围合界限的区域,并有机地综合在整体环境之中,称之为“中间领域”,这个空间就是“灰空间”确立于空间功能的感知,如果明确了该空间的“封闭”,灰空间则就不会存在。


“灰空间”不是因为它的色彩的“灰”而被定义,而是因为它的存在位置与空间开敞和不完全封闭的界定特征而被感知。它与主空间相对而言是“邻接”的、空间是“开放”的、有不确定的功能应用性质。就空间的序列来看,它又是依附主要空间形态,属次要的空间形式,在使用过程中是“过渡性”、“穿过性”、“时段性”的,是可被定义的和有意义的空间状态。如传统民居中常用的宽挑檐所形成的廊道,街道与建筑外廊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间过渡的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交叉咬合带来的空间双重特征,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室外街道上的感觉体验,又有属于建筑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体验。


“灰空间”的存在与建筑中营建较为普遍,古今中外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看来,先贤们早已注意到这种空间形态存在的必要性,为我们营建空间的设计和感受空间设计魅力赋予了情感性和体验性。这一对设计的理解,尤其是在室内设计方面给予我们很多的深度思考路径。“灰空间”不仅可以让建筑空间丰富起来,还使人认识到这种空间可以是虚拟的、现实的、不确定的、模糊的、暧昧的、多义的,营建空间的手法在人与空间的心理作用,行为与空间之间的体验关系,情感的逐渐被暗示和提升,这个“中间领域”的“灰空间”发挥的作用值得重视,进而,我们应该去研究这种空间特质,更好地利用好艺术创作方式表达人与空间的主题。